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建筑涂料行业的痛点在于没有护城河

建筑涂料行业的痛点在于没有护城河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数:373
摘要:说一句很多涂料企业不太爱听但内心又不会否认的话,那就是国内的建筑涂料技术门槛很低。

说一句很多涂料企业不太爱听但内心又不会否认的话,那就是国内的建筑涂料技术门槛很低。

建筑涂料市场也没有产业链的护城河,有的只是“周期性网红品类”和“阶段性网红企业”。 

这五年来,相对于工业涂料企业,数量更为庞大的建筑涂料企业,却是“有苦说不出”。一是,产业没门槛,转型难突破;二是,消费总量萎缩、用户在减少;三是,消费意愿减弱,开发客户难度大。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众多建筑涂料企业历经风雨,发展之路易中有难。

尤其是需求总量井喷的大环境下,依靠特有的人情关系拿下大订单,大鱼小鱼都能吃饱,没有改革和创新的动力。

这也造成中国涂料行业的企业数量多,但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却很少。

建筑涂料企业面临着转型步伐迟缓、品类扩张受阻的困境;新品的问世往往被迅速复制,创新的活力难以持久;加之产业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和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使得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艰难前行。

虽然三棵树、亚士、嘉宝莉、巴德士、施彩、中山大桥等企业,都在积极拓展全球市场的经营和布局,但更多还是偏向于建筑涂料产品、轻防腐涂料产品,未能实现品牌文化等输出。

同样,一大批本土涂料企业或是安于现状,或是周期性投机,并未建立起长期可持续经营的战略和规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以十年为周期,在涂料行业,不管是涂料产品,还是涂料企业,都呈现出“风光即高光”的周期性局面。包括一些涂料产品等等,都是火一阵就陷入市场的寂寞,周期循环;部分涂料企业,轮番走红却难以持续长红,结果更是如此。

绝大多数的涂料企业就是“火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很多涂料品类最多火上2、3年很快就退烧,拼到后面就是拼低价、拼成本,以及拼底线。

二是,不少涂料企业希望搞研发搞创新,推高产业门槛搞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最终结果却是模仿和抄袭很简单,复制起来太容易了。

原因很简单,建筑涂料行业基本没啥门槛,更不要说什么技术门槛。

相信,不管是综合性的涂料企业,还是专业性建筑涂料企业等,在涂料行业多年来都会有这种“破局”的无力感和困顿感。

涂饰商情注意到,过去10多年,聚焦涂料行业,很多企业开启多轮的转型破冰:一是产品的精品化、高端化;二是业务的扩品类、拓赛道;三是营销的体验化和场景化;

最后结果,在外界看来,则是“效果不佳”不达预期:从生活涂料向功能涂料转变,很多企业均出现“各个品类业务都有却普遍不强”的局面;不少企业通过产品设计创新、品类迭代,以及明星代言,推动产品的精品化和高端化,最终却在电商网店,特别是直播带货下无法面对低价格冲击;还有企业努力打造的全产业链一体竞争体系,希望可以在某些品类上保持领先优势,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国外的企业进攻。

建筑涂料的迷茫在于从来没有技术护城河。

所谓的技术护城河,对于涂料企业来说,这些年来一直都是不存在的,靠的就是规模化制造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在市场上的客户抢夺能力和价格竞争力。

一切根源,并不复杂。主要还是涂料品类的属性问题。涂料的复购率很低,工业涂料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涂装复杂,不如建筑涂料赚钱“短平快”

无论是最初的乳胶漆,还是后面的抗菌健康漆、儿童漆、硅藻泥、微水泥、艺术涂料,本质上都是中国家庭消费升级的“宠儿”和“受益者”,也最容易受到消费降级的市场冲击。要么是降低换新的频次,或者减少购买的预算,或者是直接观望不出手。

想要在涂料产业发展,靠的不只是实力、能力和耐力,还需要一点点的好运气。

企业的长久经营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护城河。

涂料行业的需求一直在,要对行业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