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涂料行业展会到底是不是“鸡肋”:建博会喧嚣之后冷静思考

涂料行业展会到底是不是“鸡肋”:建博会喧嚣之后冷静思考

发布时间:2024-07-11 浏览数:173
摘要:无论如何,展会不会消失。因为中国人永远离不开各种活动,交际。客情的维护同样如此,定期的联谊会,产品推广会,学习分享会,订货会,新品铺货动员会,各种酒局,饭局,自然也是不可少的。

这次透过建博会窗口和同行交流,大家的体感确实是市场比较难,但也没有哪一家企业说要彻底退出,毕竟建材行业是一个超万亿规模和体量的市场,建筑涂料也有2000亿元左右市场规模。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市场的潜力和机遇依旧非常大,依旧值得所有企业向外求索、向内深耕。

从展会现场看,此次建博会大品牌明显减少。

我们和一些企业家闲聊,提及未参展的原因,大致回复都是:参加展会意义不大,或已参加类似展会,同质化严重。

确实,对于一些品牌而言,建博会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为品牌宣传渠道已经很完善了,围绕三个问题——参加建博会的成本?参加建博会的目的?是否有必要参加建博会?大家都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有些外资企业如立邦,已经深耕中国市场30多年,30多年的发展,企业在变大,但“刷新美好家”的初心是没有变。

还有一些企业的初心就是为了让普通百姓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应“人”需求的变化,通过下沉社区市场,来找到实现初心的路径。

当下,有些企业选择性的参加展会,更加注重服务好已有经销商,而非通过展会提高知名度,这也是实现初心的一条路径。

涂料行业展会到底是不是“鸡肋”:建博会喧嚣之后冷静思考

01

建博会依然是重要窗口

展会作为连接企业与用户的桥梁,并不是一个必选项,而是作为企业的加分项。
展会是企业展示品牌实力、迅速拓展市场的窗口,也是用户探寻最新产品、体验创新技术的平台。
比如杜邦漆,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每年都会推出1、2款新品,为代理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通过建博会窗口,给外界传达明确的信号,杜邦漆引领着产品潮流和风尚。

涂料行业展会到底是不是“鸡肋”:建博会喧嚣之后冷静思考

再比如,这一次将俄罗斯壁材标准带到国内的VIKETU,其墙纸上能刷各种艺术涂料,不怕火烧、不怕严寒酷暑,美观大方的同时,能持续保护墙壁。

谈及为何VIKETU要参加建博会,其负责人说:“要把一系列高标准的好墙布、壁材带给大家,与涂料企业求同存异,能够互补共赢。”

墙布和壁材也并不是只能使用5年、10年,而是能使用二十年以上,通过建博会与业内人士交流,消除了人们对墙布壁材的偏见。

涂料行业展会到底是不是“鸡肋”:建博会喧嚣之后冷静思考

02

高增长企业首秀

也有一些企业是首次参与建博会,借参加高规格的展会,全力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上一层楼,从而在现场达成高效率的招商目标。

清研新材乃是一家专注致力于功能性纳米材料在应用家居市场的科技创新企业。在过去的数年里,这家企业通过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转型,精准聚焦于大健康赛道,成功实现了颇为出色的业务发展。

2021至2023年,其平均增长率超过20%,年营收额更是超5000万元,这是战略精准调整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涂料行业与其它行业有机结合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也昭示着涂料行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涂料行业展会到底是不是“鸡肋”:建博会喧嚣之后冷静思考

展会上我们能看到,清研新材积极探索将负氧离子生成技术应用于家居建材领域。负氧离子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居住环境等诸多益处,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家居建材产品赋予了新的价值和功能。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清研新材成功将负氧离子生成技术融入到各类建材产品中,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体验。

涂料行业展会到底是不是“鸡肋”:建博会喧嚣之后冷静思考

从清研新材的视角来看,在中国,企业应当紧密围绕民生需求去精心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健康”+“大家居”战略无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向。所以,企业倘若真正能够将自身深度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全心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那必然就能够望见一片真正广袤无垠的市场。

清研新材始终是建材市场的看多派。即便市场充满挑战,在处于下行态势之时,也能敏锐洞察其背后所蕴含的宝贵机遇。一旦看准,就要果敢大胆地进行布局,毫不犹豫地投入资本,抢占市场的先机。目前,已有上百家经销商与其合作,正是看重了其背后潜藏的巨大市场机遇。

03

部分企业的隐忧

上半年,全国建材家居类展会数量至少有10场,高密度、短间隔的展会安排让不少企业疲于奔命,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
涂料展会数量激增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展会质量参差不齐,企业与专业用户间的供需失衡日益凸显,尤其是大型品牌参展数量的减少,更是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建博会的背后,映射出建材类展会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展会中穿插着各类评选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应接不暇。
面对这一现状,不少企业家私下感慨,展会似乎已从“获客营销”的工具转变为“人情世故”的战场。
同时,频繁亮相的新产品和技术也让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展会效果大打折扣。
展会是否已成“鸡肋”,各有看法。
有些企业已经选择放弃参展,因为展会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展会的高曝光、促销等确实带来了很多人、很多的流量。但是,大多数都是一次性的过客,因为没有企业与人深度的链接,也没有独特的价值服务。人来了就走,根本留不下来。这种情况,对于很多企业的展业是没有价值。

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展会依旧是与经销商和业内人士交流的最好平台。线上聊百次,不如线下见一面,眼见产品胜过雄辩。

认识一个月,只是一个印象。

认识三个月,才会有些熟悉。

认识半年,才会稍微真心的说上几句话。

认识一年,才有可能看到真诚。

很多人放弃展会,是因为想在展会上“赚快钱”,忘记了与经销商之间建立信任是时间不断的积累,认识的不断积累,信誉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完成所有的步骤,需要时间、也需要展会作为双方的平台。

04

展会不会消失

诚然,部分展会因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但展会仍然是洞察先机的最优选择。通过展会,从业人士能及时发现市场变化,作出应对措施。
因为没有人可以原地不动就一直取得成功,越早的去探知外部的变化,可能就会越早的赢得先机。

但无论如何,展会不会消失。因为中国人永远离不开各种活动,交际。客情的维护同样如此,定期的联谊会,产品推广会,学习分享会,订货会,新品铺货动员会,各种酒局,饭局,自然也是不可少的。

企业通过各种展会,活动,推出各种政策,分享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终端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联络感情,更能完成产品的宣传与企业的宣传的作用。

在线客服系统